欢迎来到中国中医药网

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辅导

来源:www.tpwno.com 2025-06-25

1、晕针

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,这是可以防止的,医者需要注意预防。

缘由:病人体质虚弱,精神紧张,或疲劳、饥饿、大汗、大泻、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,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,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发生此现象。

现象:病人忽然出现精神疲倦,头晕目眩,面色苍白,恶心欲吐,多汗,心慌,四肢发冷,血压降低,脉象沉细,或神志昏迷,仆倒在地,唇甲青紫,二便失禁,脉微细欲绝。

处置:立即停止针刺,将针全部起出。使病人平卧,注意保暖,轻者仰卧一会儿,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,即可恢复正常。重者在上述处置基础上,可刺人中、素髎、内关、足三里,灸百会、关元、气海等穴,即可恢复。若仍不省人事,呼吸细微,脉细弱者,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使用急救手段。

预防:对于晕针应重视预防。如第一次同意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、身体虚弱者,应先做好讲解工作,消除对针刺的顾虑,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,使用卧位。选穴宜少,手法要轻。若饥饿、疲劳、大渴时,应令进食、休息、饮水后少时再予针刺。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,要精神专一,随时注意察看患者的神色,询问患者的感觉。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,应及早采取处置手段,防患于未然。

2、滞针

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,捻转、提插、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则感觉剧痛的现象。

缘由:病人精神紧张,当针刺入腧穴后,患者局部肌肉强烈缩短;或行针手法不当,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,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而成滞针。若留针时间过长,有时也可出现滞针。

现象:针在体内,捻转不动,提插、出针均感困难,若勉强捻转、提插时,则患者痛不可忍。

处置:若患者精神紧张,局部肌肉过度缩短时,可稍延长留针时间,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叩弹针柄,或在附近再刺一针,以宣散气血,而缓解肌肉的紧张。若行针不当,或单向捻针而致者,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,并用刮柄、弹柄法,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,即可消除滞针。

预防:对精神紧张者,应先做好讲解工作,消除病人的顾虑。注意行针的操作手法和防止单向捻转,若用搓法时,应注意与提插法的配合,则可防止肌纤维缠绕针身而预防滞针的发生。

3、弯针

弯针是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,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。

缘由:大夫进针手法不熟练,用力过猛、过速,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的组织器官,或患者在针刺或留针时移动体位,或因针柄遭到某种外力压迫、碰击等,均可导致弯针。

现象:针柄改变了进针或刺入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,提插、捻转及出针均感困难,而病人感到疼痛。

处置:出现弯针后,即不能再行提插、捻转等手法。如针柄轻微弯曲,应慢慢将针起出。若弯曲角度过大时,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。若由患者移动体位所致,应使病人慢慢恢复原来体位,局部肌肉放松后,再将针缓缓起出。切忌强行拔针,以免将针体折断,留在体内。

预防: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,指力要均匀,并要防止进针过速、过猛。选择适合体位,在留针过程中,嘱病人不要随便更动体位。注意保护针刺部位,针柄不能受外物硬碰和压迫。

4、断针

断针又称折针,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。若能术前做好针具的检修和施术时加以应有些注意,是可以防止的。

缘由:针具水平欠佳,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,进针前失于检查;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,行针时强力提插、捻转,肌肉猛烈缩短;留针时病人随便变更体位,或弯针、滞针未能进行准时正确处置等,均可导致断针。

现象:行针时或出针后发现针身折断,其断端部分针身尚露于皮肤外,或断端全部没入皮肤之下。

处置:医者态度需要从容镇静,嘱病人切勿变更原有体位,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。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,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。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,可用左手拇、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,使断针暴露体外,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。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,应在X线下定位。手术取出。

预防:为了预防折针,应仔细地检查针具,对不符合水平需要的针具应剔出不需要;防止过猛、过强地行针;在行针或留针时,应嘱病人不要随便更换体位。针刺时更不适合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,应留部分针身在体外,以便于针根折断时取针。在进针、行针过程中,如发现弯针时,应立即出针,切不可强行刺入、行针。对于滞针等亦应准时正确地处置,不可强行硬拔。

5、血肿

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肿痛。

缘由:针尖弯曲带钩,使皮肉受损,或刺伤血管所致。

现象:出针后,针刺部位肿胀疼痛,继则皮肤呈现青紫色。

处置: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,一般不必处置,可以自行消退。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,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活动功能时,可先做冷敷止血后,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,以促进局部瘀血消散吸收。

预防:细心检查针具,熟知人体解剖部位,避开血管针刺,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。

6、皮肤灼伤

施灸后,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,是正常现象,不需要处置。如因施灸过量,时间过长,局部出现小水泡,只须注意不擦破,可任其自然吸收。如水泡较大,可用消毒的毫针刺破水泡,放出水液,或用注射针抽出水液,再涂以烫伤油等,并以纱布包敷。如用化脓灸者,在灸疮化脓期间,应该注意适合休息,加大营养,维持局部清洗,并可用敷料保护灸疮,以防污染,待其自然愈合。如处置不当,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,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。

相关文章推荐

06

25

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

落枕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,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,系颈部伤筋。轻者4~5日自愈,重者可延至数周不愈;假如频繁发作,常常是颈椎病的反映。西医学觉得本病是各种缘由致使颈部肌肉痉挛所致。主症:颈项强痛,活动受限,头向患侧倾斜,项背牵拉痛,甚则向同侧

06

25

2025中医助理医师考试成绩查看入口已开通!

2025中医助理医师(二试|延考)成绩查询系统已开通!各位考生赶快选择适合的分数查询方法进行考试成绩查询,记者预祝所有考生都顺利通过考试!赶快来看看考试成绩查询方法与分数查询需要注意的地方!(二试|延考)成绩查询系统/方法1、迅速分数查询入

06

25

中医助理医师辅导

常为****内无痛性肿块,边界不清,质地坚硬,表面不光滑,不容易推进,常与皮肤粘连,出现病灶中心酒窝征,个别可伴*溢液。后期伴随癌肿渐渐增大,产生不同程度疼痛,皮肤可呈橘皮样水肿、变色;病变周围可出现散在的小肿块,状如堆栗;*内缩或抬高,偶

06

25

2025年天津中医助理医师医学综合成绩查询时间及

智学网从国家医学考试网发布的《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关于开通2025年医师考试医学综合成绩查询的公告》得知,2025年天津中医助理医师医学综合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已公布,即日起多种途径可分数查询,具体详细情况如下:即日起,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将为已绑定

06

25

2025年中医助理医师医学综合考试二试考试成绩查

智学网从国家医学考试网发布的《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关于2025年医师考试医学综合考试(二试)考试成绩查询的公告》得知,2025年中医助理医师医学综合考试二试考试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已公布,12月8日起多种途径可分数查询,具体详细情况如下:即日起

06

25

肺痨-中医执业助理医师

肺痨是中医执业助理会涉及到的要点,请参考。肺痨-肺阴亏损证:干咳,咳声短促,或咯少量黏痰,或痰中带有血丝,色鲜红,乳房隐隐闷痛,午后自觉手足心热,或见少量盗汗,皮肤干灼,口干咽燥,疲倦乏力,纳食不香,苔薄白,边尖红,脉细数。证机概要:阴虚肺

06

25

肺气虚耗证-中医执业助理医师

肺气虚耗证是中医执业助理会涉及到的要点,请参考。肺气虚耗证:喘促短气,气怯声低,喉有鼾声,咳声低弱,痰吐稀薄,自汗畏风,或见咳呛,痰少质黏,烦热而渴,咽喉不利,面颧潮红,舌质淡红或有苔剥,脉软弱或细数。证机概要:肺气亏虚,气失所主。或肺阴亏

06

25

寒包热哮证-中医执业助理医师

寒包热哮证是中医执业助理会涉及到的要点,请参考。寒包热哮证:喉中哮鸣有声,胸膈烦闷,呼吸急促,喘咳气逆,咳痰不爽,痰黏色黄,或黄白相兼,烦躁,发热,恶寒,无汗,身痛,口干欲饮,大便偏干,舌苔白腻罩黄,舌尖边红,脉弦紧。证机概要:痰热壅肺,复

06

25

暑疟-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辅导

暑疟是中医执业助理会涉及到的要点,请参考。暑疟:暑疟者多因长夏纳凉,感受阴暑,暑汗不出,则邪遂伏于内,直待秋来,加冒凉气而发。先贤云:暑气内伏者,阴气也;秋凉外束者,阴邪也;新邪与卫气并居,则内合伏暑,故阴阳相搏而疟作矣。其证恶寒壮热,口渴

06

25

往来寒热的证候剖析-中医助理医师复习

往来寒热的证候剖析是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可能涉及到的要点,记者整理了有关要点,供考生参考。往来寒热的证候剖析:是指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。即发热时不觉恶寒,恶寒时不觉发热,两者交替出现。为邪正斗争所致,容易见到于外感热病。往来寒热,伴胸胁苦